現代女性的母親身份與對婚姻的期待
作者:陳育萱 #中文版TC
今天母親節,想趁節日折扣買一台洗碗機,可是我先生不同意,詳細問明原因,才知道他應該是擔心水管阻塞所以不想裝。 當原本單純的事件,高度提升到「這個家都要聽妳的!」、「我在家裡都沒地位!」、「沒人要聽我的!沒人尊重我!」哇~這樣就沒完沒了了。
現在的女性身上揹新時代的期待:要擅保養、勤運動、有工作、照顧長輩、帶小孩, 要面面俱到都要顧好。最困難的是,這個要求新女性應有新時代模樣的社會,卻常常用舊時代的刻板印象來要求男性,男人應該出去賺錢,男人不會顧小孩,男人下班累了,需要休息,小孩不要吵爸爸;可是媽媽也是剛下班耶!全職照顧孩子的媽媽,甚至沒得下班,眼睛打開就開始上班了,即使如此, 卻常常被人貼上「沒生產力」、「靠別人真好命」、「妳老公應該賺很多吧?」、「妳老公壓力一定很大吧! 」這類的標籤。小孩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找媽媽,如果要找爸爸就要特別安排時間。那麼除了小孩睡著的時候,媽媽的「me time」1 在哪裡?一家人有「quality time」嗎2?抑或是在我們的文化裡面, 比較沒有這類的想法?
時至今日,各縣市還在舉辦『模範母親』和『模範婆媳』這類的活動,距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了,觀念實在跟不上時代了!有時候遇到一些狀況是逼不得已的,有人選擇面對,有人選擇逃避;無論哪一種,都是個人的選擇,不需要變成任何人的模範,也不必學習別人。這種「吃苦當做吃補」的精神,彷彿越能吃苦越厲害,越值得鼓勵跟學習一樣;如果這樣的話,我寧願不要這種「榮耀」,我們每個人就自己能夠承擔的、重視的部份做出選擇,好好的過日就好。母親節可以表示對媽媽的感情沒錯,不過應該是每天都要感謝、都要快樂才對。
去年很紅的連續劇《俗女養成記2》,女主角陳嘉玲和她先生蔡永森在颱風天吵架的那幕,非常寫實的呈現女性和男性在婚姻裡面,長期欠缺溝通、無力再去討好對方。兩性觀點完全不同,這齣戲將很多人遇到的情形搬上螢幕。說真的,婚姻是一種選擇,要用何種態度對待親人也是一種選擇。人家說冤家無好話,不過如果為了避免吵架,變成都不想講出心內的感受,一直忍耐,沒辦法好好的溝通,兩個人的關係早晚會漸行漸遠。在這個兩性追求平權的社會,女性也能夠受到很好的教育,有好的成就;當她們選擇照顧家庭的時候,這個社會、我們身邊的人,是否有改以新時代的標準來對待女性呢?
婚姻到底是什麼?你對婚姻期待是什麼?這幾年來,我們的教育一直強調「情緒教育」,認識情緒、接納自己、對別人要有同理心、處理自己的情緒,和自己和解、和別人和解。一個人沒辦法建造「家庭祭壇」3、也沒辦法做婚姻諮商,人和人的關係沒辦法靠單方面就得以維持。小孩沒辦法選擇爸母,不過你可以選擇要做什麼樣的父母、什麼樣的伴侶。情緒不好的時候,你能夠選擇要怎麼表示,你可以說難聽、刻薄的話,也可以選擇好好地講,也可以選擇不講話。不愛表達的人,卻期待別人去了解你的感受、知道你的需要,簡直難如登天!這些事情都很重要,都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。
話說回來,現代女性的母親身份,需要做的, 要面對的事,跟以前的時代相比是有很大的不同了。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,時代總是一直在進步。越來越多男性,願意投入時間和精神,大家共同努力經營家庭,相信這就是大部份母親對婚姻的期待能夠做媽媽,也仍然能夠做她們自己。希望各位母親們,都能夠以你最自在的姿態盛開著,走你選擇的路。
1.me time:完全屬於你自己的時間,只能為你自己來安排;不是為家庭、為小孩或任何人。我們大家都需要並且值得這樣的時間。
2.quality time:專程撥一段時間給重要的人,專心陪伴、互相交流、表達感情,專心相處一段時間。
3.家庭祭壇:基督教的家庭當中,全家人在家裡利用一段專門的時間,大家一起靈修、分享、祈禱、交流、玩耍、互相關心,是培養屬靈生活的方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