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復興母語,應該重視台灣本土意識的覺醒和建立

2021-09-01

作者:#陳育萱 #中文版 #TC

本篇是作者在《#台文通訊》 #30週年慶祝會ONLINE 活動的發言稿。

大家好,我是樂暢親子共學空間的負責人陳育萱(Corrine),代表敝工作室向逐家請安。「樂暢親子共學空間」是一個出租空間,相較《台文通訊》30週年慶祝會ONLINE活動的其他與會者,我們工作室是很小的單位。感謝過去30年來,每一位努力拼命推動台語和台文的人。

我認識《台文通訊》是開始學了台文後的事,那時她已是出落得很美的《台文通訊BONG報》,內容包括文學、生活,收錄各種不同角度的文章。如果看不懂台文,自然就無法度欣賞她的美。

我父親的家族是台北人,母親家族是淡水人,五歲之前,大部分時間是由曾祖母用全台語照顧我的。雖然在學校比較沒人講台語,這個語言一直都在我的生活中。帶小孩去長老教會的主日學運動會時候,真正讓我感受到台語快要不見了的危機感。從小的到大的,超過100個孩子,台語祈禱幾乎聽不懂,到最後只剩主禱文和謝飯歌兩個用背的是台語的,其他的就都沒有了。看了嚇了一大跳,不過好像也不意外。和小孩一起讀台文繪本的時候,發現自己根本都看不懂,就算會講一點台語,在讀的時候也都是用猜的。

透過其他家長的介紹,邀請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老師,共同舉辦「樂講台語~爸媽加油讚」台文讀寫班。這個課程的特色是,就算爸媽將小孩帶在身邊,一起來上課也不用覺得有負擔,大家都可以互相體諒。就這樣開始要上半年、全台灣罕見的親子友善讀寫班。真多人都說要學台語或是台文不用花錢學,自己學就好,我覺得是看個人。在校時我很不唸書,會讀書的人隨便看看就會了,我要花雙倍的時間,也不一定學得起來。剛開始學的時候,心內壓力非常大。

阿惠老師是一個很特別的人,推動台文復興已經三十年。照理說一樣的事做高過三十年,倦怠、虛應一應也是有可能啊,可是你可以感受她對研究台語和台灣文化很有興趣。保持好奇的態度、很願意研究新的東西,哪裡有需要,她就去哪裡;就算沒辦法親自出馬,也會盡量幫忙找資源,做這些事情應該沒辦法賺大錢,又這麼辛苦,她的精神影響她所有的學生。

一開始,阿惠老師先介紹網路資源、如何查字典,課本拿出來,從最後面開始教?怎麼會這樣啦!所有學台文會被問到的問題,上課都提出來討論。剛開始的時候實在有夠痛苦的,接下來就是一直練、一直練、一直練。雖然是不簡單,我們想看看,我們花多少時間學華文、學英文,又花多少時間學台文?完全無接觸過的東西,無疑是萬事起頭難。

邊工作、邊帶小孩、邊學台文,半年後,雖然聲調不是很熟,打字速度有夠慢的!竟然可以用手機輸入系統寫一些兒童的故事了耶!繪本比較看得懂了!很高興能有這樣的改變!

學台文不單教我讀寫的功夫而已,還讓我意外產生看台灣的新眼光,更加關心這個我們一起居住的島嶼。上課的時候,我們講到許多在學校課本不曾聽過的歷史,你了解這些台灣真正發生過的事情以後,你不可能一點感覺都沒有--原來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民主自由空氣,是經過那麼多人的努力,是那麼值得珍惜。

我先生是半個客家人,不但不會講客語,聽不懂半句,更不用說讀寫,如果問他講對客語和客家文化有什麼感覺?沒有感覺;如果客語、客家文化消失了,有什麼感覺?也沒有感覺!怎麼會沒感覺?沒有認同就沒有感情,沒有感情就沒有感覺,如果是這樣只剩血緣是客家人而已,別人講什麼都所謂,和他沒關係。

以家長和經營者的角度來看,我認為推動本土語言學習有三個重點:

不要讓人覺得學習本土語言和學習華語、英語或是其他語言有衝突,可以一起學,它們存在不同意義,也不要和任何政黨綑綁在一起。

應該強調學習本土語言的好處和重要性,思考怎樣建立本土文化的認同感,刺激台灣意識覺醒。學習本土語言不是老師的事,是每一個台灣人的事。

從家庭出發,保持興趣,慢慢得建立全家人多語言轉換的能力。最重要的是,一步一腳印,讓孩子對本土語言產生情感連結,要真正開始講出來,不要讓本土語言活在課本裡。

認真說來,語言的流行與衰亡,無論是人為因素或是因為什麼原因,如果沒人講,自然就會消失了。無論台語未來的發展如何,大家做自己能做的就夠了!未來樂暢還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推廣活動,例如台北腔的台羅教學影片,請一起支持。我們台北偏泉腔講的人比較少,被其他腔影響也是很自然的,不過我們就是想要保留自家的地方特色,一直堅持傳承!歡迎大家有機會來樂暢玩,要來我們臉書按讚,分享我們的影片!

#台文版刊載於台文通訊BONG報 330期,2021年9月出刊 

一起想一想,母語是什麼?
一起想一想,母語是什麼?